查看原文
其他

被5岁小孩的“逆天简历”暴击之后,我沉默了....

巴山 顶思 2019-11-23

“每年阅读500本中、英文书籍,丰富的爱好,年仅5岁就已经周游列国”的5岁小朋友简历,除了焦虑营销,是否也有一些值得严肃思考的内容呢?

文 | 巴山

编 | 宫继良


近日,又一位小朋友的简历刷爆了朋友圈,这当然不是什么“熊孩子”事件,而是丰富的个人经历惊呆了一众网友:“每年阅读500本中、英文书籍,丰富的爱好,年仅5岁就已经周游列国”,这让网友惊呼,“逆天的家庭教育”,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担心,“他快乐吗?”。

 

接下来我们来看看,这份“简历”有哪些惊人之处?而这些又引发了哪些思考与隐忧?

 

1.

>>>自我介绍🔽<<<

图片源自网络


首先是“自我介绍”,一个5岁的小孩子的显示了罕见的成人思维与幽默,当然这与家长日积月累的教导分不开,早熟而又有几分稚气。

 

2.

>>>温馨的家庭🔽<<<


接下来的“家庭”介绍了父母的工作、学历信息,还有一个2岁的弟弟,幸福的一家四口。由此可知,孩子的父母都是复旦的高材生,并且任职企业高管。

 

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写的两篇文章,探讨过“家庭背景”对孩子人生成长的影响,从BBC的《人生七年》再到OECD的调查报告,无不说明了这点。

 

“橘生南则为橘,生于北则为枳”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了怎么样的家庭氛围,就意味着提供了怎样的生活土壤,孩子成长也势必受到莫大的影响。

 

3.

>>>独特的性格🔽<<<

图片源自网络

 

关于“性格”,从中可以看出父母是根据孩子的成长与性格特质所写。在这里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孩子的性格,更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。

 

与其说“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”,还不如说陪伴也是一种教育。就像诗句里“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”、“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”等无不体现了传统文化背景下,长辈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入微与童趣。


4.

>>>多彩的经历🔽<<<

图片源自网络


“经历”记录了孩子的阅读书目,以及遍布各地的足迹。不少网友感慨“可望而不可及”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丰富的人生经历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——培养其好奇心,开阔视野,增长见闻阅历。

 

“以史为鉴”。古代周游列国的人,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。从孔子、司马迁、杜甫、苏轼再到明代的徐霞客、李时珍等等,都是读万卷书,走万里路的人,而他们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

读书让孩子耳聪目明,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,长途跋涉更是磨炼了他们的意志,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面对挫折的时候,“威武不能屈,富贵不能淫”,也可以苦中作乐。

 

5.

>>>丰富的爱好🔽<<<

图片源自网络


从孩子的兴趣爱好中,我看到既有孩子丰富的童年生活,也看到了父母的用心良苦。不得不承认,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着实下了不少功夫。

 

对此,有人有网友点赞孩子的优秀,也有人担心孩子负担重、压力大。

 

这让笔者也有一丝忧虑,孩子早期的教育这样做是否妥当?5岁的孩子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,拥有怎样的童年才是富有意义的?

 

相关研究显示,过早地教会孩子读书识字,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。孩子在正式进入教育体系之前,识字过多似乎利大于弊。因为有人认为过早识字,会压制孩子的自我学习力的成长和爆发,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。

 

针对孩子过早识字的问题,早在1968年,美国内达华州就因此引发了一场官司。

 

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的母亲状告老师教会了自己三岁女儿一个字母“o”,她要求法院裁判老师赔偿她的女儿“精神伤残费”1000 美元。

 

让人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,女孩妈妈胜出!判决的理由是,老师虽然教会了小女孩字母,却剥夺了她的想象力。如果不知道“o”是字母,小女孩可以把它“o”说成是太阳、篮球、鸟蛋、苹果之类的圆形东西,而她现在只知道那是字母“o”。

 

在德国也一样,《基本法》明确规定,禁止设立“先修学校”。也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,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“学前教育”,比如跳舞、体操、读书、绘画、钢琴、外语、奥数等等统统被禁止。

 

所以快乐的童年是做一个“放飞自我”的野孩子?还是“琴棋书画”样样精通的小天才?面对这样的问题,每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。

 

然而孩子到底该不该管?该怎么管,这也是让家长头疼不已的事情。

 

中国传统教育观中说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随之演变成如今的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,“管孩子”是一种必然。

 

但是怎么管?这就是一门学问了,这让我想到《大宅门》里“季先生”说的话:

 

“孩子得管,但不能管傻了;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,不听话的长大了,未必没出息。”

 

视频截图源自电视剧《大宅门》

 

6.

>>>我家的教育观🔽<<<

图片源自网络


家庭教育观里说“多尝试,追求过程;少考试,淡化结果——精彩的过程终能带来丰硕的成果。”这让我想到几点:

 

首先,在国内教育体系之内,绝大部分的学生是“向高考而生,为高考而死”的状态,至于“追求过程,淡化结果”,说起来容易,但操作起来又谈何容易呢?

 

其次,精彩的过程不一定能带来丰硕的果实。

 

这让我想到了两个真实的故事。

 

一个是记者吴苾雯女士的《逃离大学》里讲到的一位小哥,我们暂时把他称之为A。

 

A的生活背景与这个5岁小朋友的非常相似,父母都是金领,从小也是琴棋书画。父母给制定的目标是,如果在国内读大学,理科上清华,文科上北大,出国留学的话,理工上麻省,文法上哈佛,从幼儿园就开始上“名校”。

 

不出意外,人生开挂是没有问题的。然而,A哥上到“初二”就开始撂挑子了,死活不想再上学。

 

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跟父母协商之后,A的父母拍板答应了!!!

 

虽然他的父母非常民主,而但双方还是经过一番严肃的对话,最终A说服了父母。

 

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是,A的父母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到计算机的人,出于敏锐的时代嗅觉,很早就让孩子接触计算机,于是A辍学后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自学。

 

而数学仅有初中水平的A为了学好微积分,足足在图书馆泡了三个月,用了一年时间通过了微软的三大认证,而当时全亚洲通过这些认证的人不超过2000人!

 

另外一个故事就是众所周知的“童话大王”郑渊洁教育孩子的故事了。对教育制度不满的“童话大王”干脆把孩子叫回家,自己编写教材,自己当老师。

 

郑渊洁与儿子郑亚旗 | 图片源自网络


还有本世纪初的“韩寒热”,同时也有不少人拿比尔·盖茨,乔布斯,马克·扎克伯格等人都是“大学辍学”的人为偶像为借口放弃高考。

 

这些人一般都是涉世不深的少年,缺乏独立、深入的思考,在不少八卦媒体以及畅销书的煽动下去追求成功,说来让人扼腕叹息。

 

这里不得不说明的是,首先,韩寒的成功不是因为他辍学,而是他有一技之长,并以此可以在社会中立足;其次盖茨、乔布斯等人生活在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硅谷,接触到的都是计算机行业的大牛。雷军说,“只要站在风口,猪都能飞起来”,而盖茨等人恰巧赶上了计算机革命的“风口”。

 

再次,他们都是“大学辍学生”,但不是“高考落榜生”,这有本质的区别,能上大学,说明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。

 

结语.

>>>回归教育的本质🔽<<<


以上内容让笔者想到一位在德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少年。通过交流得知,原本在校成绩并不好他的愿望很简单,虽然在德国上“综合大学”没戏了,但他早就做好了打算——初中毕业后去读职业学校,然后从事汽车相关行业的工作。因为他家住在临近斯图加特的曼海姆市,这里是奔驰汽车的产区,自然爱屋及乌。

 

这让我想到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,中国教育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教育孩子上好大学,出人头地;而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个体的培养。回归教育的本质——“育人”,即培养人格健全的“人”,而非赚钱的“工具”,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
 

前两年,某名牌大学经济学教授放言,“身价没有几千万,不要说是我的学生”,再次把教育本质的探讨推上浪尖风口。成功固然是大多数人的追求,然而如何能使人快乐而幸福地生活,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。

 

最后用《路德维希·维特根斯坦传之天才的责任》中,维特根斯坦在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结尾,“告诉他们,我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人生”。



顶思资源库

研究报告

 中国国际学校图谱(2018版)

重磅

 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(2018版)

免费

 国际学校升学指导报告(2018版 中/英文)

国际学校课程创新报告(2018版)

专业发展

美国科技教育校长考察团

社群活动

 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&国际教育资源博览会(11.16-11.18)

NEW

人才招聘

顶思人才—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


上海:021-60496511

北京:010-53382767


相关链接: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